语音播报
央广网安福6月18日消息(记者胡斐 通讯员刘志宏 刘鹏方 姚文强)“这里的伙食不错,玩伴也多,我感觉很幸福”,江西安福金田乡白塘村75岁的朱大爷一边说一边洋溢着幸福。老人话中的“这里”即白塘村互助养老之家,于2017年利用废弃的村小改造而来。互助之家里的老人大部来自本村、少数来自邻近的村庄,彼此熟悉,互相陪伴、相互照应,共度老年生活。
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出现的农村独居老人、空巢老人等群体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,江西省安福县探索创新了“农村互助养老服务”新模式,目前,2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13个“农村养老互助之家”,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村村“全覆盖”。
报团取暖,引导老人搭伙吃住过日子
仲夏时节,白塘村互助养老之家,趁着早上凉快,大院内的菜园有几个老人在拔杂草,娱乐室里痴迷广播新闻的老人已守候于电视机前,象棋对战双方镇静自若,旁观老人你一句我一句紧盯战局,而厨房里的几位老人正开始张罗着中午的食材……
老人之家,一切显得井然有序,老人们又各得其乐。这个秘诀在哪呢“都在食堂的小黑板上呢!”经过民主选举的“养老之家”班长、白塘村村党支部书记朱武奎一句话点到了关键。小黑板上会定期更新工作安排,除了生火做饭,宿舍卫生、大院清洁、菜园除草等任务均安排了相应有部分劳力的老人。
总人数24000余人的金田乡,老年人占比接近20%,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子女在外的留守老人,且多患有慢性疾病,生火做饭、整理家务对这些老人而言已成问题。2017年年初,在充分调研了解的情况的基础上,乡党委政府会同白塘村两委拟建设村“互助养老之家”。目前,该“互助养老之家”共有“入家”老人26人,大家在此都非常舒心。“想溜达,出大院门就是走了几十年的老路;想聊天,都是老熟人、老伙计。一日三餐有人做。每天和老朋友打打牌,晒晒太阳,关键我的小孩也放心。”正忙着下棋的朱雪开满意地说到,自2018年进入这个大家庭以来,他就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。
破除瓶颈,健全互助养老长效运行机制
“出门一孤影,进门一盏灯,这就是过去我们村孤独留守老人日常生活面貌。”该乡文明村支部书记王奉先感叹道,“如今老人们的生活大变样,政府带领我们一起破解难题,老人‘在哪养’、‘如何养’、‘是否愿意来养’三大核心,基本问题已得到解决。”退休多年的文明村王大爷儿女双全,子女均安家在县城,他们还专门给王大爷留了一个房间,可他却说:“住不惯,不自在,在村里老人互助之家玩的都是我的儿时伙伴,有大伙陪伴就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。”
该县各地结合实情整合现有资源,优先利用闲置的村级活动场所、小学校舍、祠堂等已经具备活动场所和助餐功能的资源,经改造和修缮作为农村“互助之家”,从而破解老人“在哪养”难题;采取“项目争取一点、老人交纳一点、社会捐助一点”的模式多层次、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规避了“互助之家”资金运转风险,老人“如何养”关卡如期打通;“互助之家”一般配备厨房、用餐室、卫生间、文娱室、室外活动场地及其他必要生活设施,重点解决日间照料,白塘村互助养老之家还探索出了“农园+文化娱乐”的养老模式,既让老年人锻炼了身体,又能愉悦了身心,老人“是否愿意来养”问题不攻自破。
志愿服务,各路“志愿军”相继助力
6月14日,一支由“新时代文明实践”志愿服务者组成的队伍出现在了白塘村互助养老之家,成员们从大院路口开始,厨房、食堂、菜园、阅览室、棋牌室、老人宿舍等场所均整理清扫了一番。“每月有空,我们都会来到养老之家为老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。”志愿服务队成员乡干部小刘有感触地说:“隔段时间来这里扫扫院子,帮着菜园种种小菜,干干活出出汗,我很喜欢这种感觉,更重要的是,陪老人讲讲话,我觉得很亲切,就跟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,其实,我也得到很多……”“我已经联系好了,下个月一个志愿理发团队还会来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呢!”一旁的朱武奎高兴地说。
由当地政府引导,在乡村干部、乡贤的带动下,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都加入到互助养老之家志愿服务中来。沿沛村老刘在90年代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每逢志愿团队来村养老之家看望老人,他便主动申请穿上红马甲争相做着力所能及的事,逢年过节常邀老人上门做客。乡村干部、乡贤还积极借助微信群、各级媒体的力量,当地“尊老、爱老、护老”的行为已蔚然成风,广大农村党员、乡贤代表、在外成功人士、社会公益人士都积极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有计献计,让“互助养老之家”走上健康平稳发展的阳光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