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单元
科技奖励
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/ 更多
学部组织
工作动态/ 更多
中国科学院学部
中国科学院院部
语音播报
吴国勋为村民讲解桃树种植技术。周雪摄
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7日电 “施大哥,这段时间无有效降雨,柑橘要注意浇水哦。”“前两天才浇水。吴老师,这么热,你又下村来!”6月12日,天气闷热,看到从田埂上走来的驻村农技员吴国勋,成都简阳市施家镇义和村科技示范户施傲忍不住感慨道。
“以前农业生产全靠‘天帮忙’,家庭收入全靠‘卖苦力’。”施傲回忆。自从吴国勋从简阳市农技中心派往义和村,担任驻村农技员。施傲就是吴国勋发展的科技示范户,目前施傲已从养猪发展到承包100亩地种植柑橘并发展林下经济。
从施傲的柑橘园出来,吴国勋再次走上田埂,在一块花生地前,她停下了脚步,蹲下身子,捧起一团泥土,捏细,查看泥土的水分,用笔记下“下次科技培训内容——科技防旱”。吴国勋每次下乡都要深入到田间地头,进行田间的生产指导。看到部分脱贫户种植的10多亩蒜苗叶枯病严重,蒜苔抽不出来,她及时找出病因,给大家讲解如何用药剂防治及来年种植时在选种、田间管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。
查看了田间作物生产情况,吴国勋约上村干部来到刚完成采摘的桃园。“这段时间要注重养树,修整树型,灌根追肥,为明年丰收作准备了。”眼前这片桃园有100亩,是结合当地气候、地理环境、土壤条件,科学确立的产业脱贫致富项目。
义和村桃产业基地。周雪摄
目前,义和村发展种植早熟水蜜桃新品种(春雪、春美)880余亩,桃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。今年受少雨的气候影响,虽然果子偏小,但果味浓郁,在5月底销售一空,仅集体经济100亩地就实现收入10多万元。
正在桃园交流时,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,吴国勋脸上露出笑容,“这雨要再下大点就安逸了,下透,我们的庄稼就‘解渴’了。”她和村干部都没避雨,而是继续在桃园里交流采摘后的田间管理。为侍弄好这些桃树,吴国勋每年或在生产关键季节都会利用PPT或视频,开展4-5次科技培训,或邀请帮扶单位的桃树种植专家前来授课。
像吴国勋一样常年奔走在简阳市田间地头的驻村农技师共有105名,他们走访脱贫户,积极与村两委交流沟通,了解当地民情风俗、经济发展情况、村发展计划,用所学农技技术帮助村民进行果树管理、农技培训、农业病虫害防治等,用科技的力量帮助村民致富。(曹礼芹)
2020 - 日本无码三级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2456号
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院内1-105号